![图片[1]-数据分析师必看:开环漏斗与闭环漏斗的深度解析-苏小兵商学院](https://www.bingge123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4/9f50f790a8b066fa810d27502eb75b0e-1024x683.jpeg)
什么是漏斗分析?
在互联网产品运营中,漏斗分析是最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之一。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观察用户完成一系列目标的行为路径,找出用户流失的关键步骤,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产品功能或运营策略。
很多人在做漏斗分析时会遇到两个概念:开环漏斗和闭环漏斗。这两者的区别到底在哪里?又该如何选择使用?
开环漏斗 vs 闭环漏斗:数据统计逻辑的不同
开环漏斗:开放式的用户行为统计
特点:
- 不关注用户的操作顺序
- 只要用户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了漏斗中某个步骤,就算作转化成功
- 统计的是群体行为指标
简单来说: 比如有一个注册流程的三个步骤A、B、C,开环漏斗会统计所有用户在某段时间内是否完成过这三个事件。无论用户的操作顺序是怎样的(比如先点B再点A),只要完成了,就算转化成功。
闭环漏斗:严格的用户行为路径追踪
特点:
- 强调用户操作的顺序性
- 只有当用户的动作严格按照漏斗中定义的步骤顺序进行时,才视为完成转化
- 统计的是个体用户的行为路径
简单来说: 同样以注册流程为例,闭环漏斗要求用户必须按照A→B→C的顺序完成。即使某个用户完成了这三个操作,但如果顺序不对(比如先点B再点A),就不会被算作成功转化。
真实场景举例:
举个例子来理解这两种漏斗的实际应用:
案例1:电商下单流程
假设你的目标是优化用户的下单流程,路径为:浏览商品→加入购物车→下单付款。
- 开环漏斗会统计所有用户在某段时间内是否完成过这3个步骤,无论他们是不是在同一个购买过程中完成的。
- 这样计算的结果可能会有重复计数的情况(比如一个用户多次下单)。
- 闭环漏斗则会追踪每个用户的完整行为路径,只有当一个用户严格按照浏览商品→加入购物车→下单付款的顺序完成时,才算作一次转化。
- 这样计算的结果更准确,但技术实现起来也更复杂。
案例2:用户注册流程
假设你的目标是分析新用户注册漏斗:访问登录页→填写手机号→完成注册。
- 开环漏斗会统计所有在某段时间内完成过这三个事件的用户数量。
- 如果某个用户在这段时间内多次注册,会被计算为一次转化。
- 闭环漏斗则会追踪每个用户的完整行为路径,只有当一个用户严格按照访问登录页→填写手机号→完成注册的顺序完成时,才算作一次转化。
-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分析出每一步的实际流失率。
如何选择开环漏斗 vs 闭环漏斗?
开环漏斗适用场景:
- 需要快速统计某个时间范围内的总体行为数据
- 对单个用户的行为路径没有特别需求
- 数据统计要求相对简单,不需要区分用户的操作顺序
优点:
- 数据统计速度快
- 技术实现成本低
缺点:
- 可能会有重复计数的问题
- 无法准确追踪用户的实际行为路径
闭环漏斗适用场景:
- 需要精准分析用户的行为路径
- 关心用户完成某个流程的完整性和顺序性
- 对流失用户的分析要求较高
优点:
- 分析结果更精确,有助于发现问题根源
- 可以更好地追踪用户的实际操作过程
缺点:
- 数据统计技术实现复杂度高
- 计算成本相对较高
总结:
- 开环漏斗适合需要快速统计数据、对精确路径分析要求不高的场景。
- 闭环漏斗则更适合需要精准追踪用户行为路径、优化流程的场景。
在实际工作中,建议先使用开环漏斗进行初步数据分析,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。然后通过闭环漏斗进行深入分析,准确定位流失节点和原因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